🕛【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此时宜休息 有宜骨髓造血!

脉诊

2014-08-05 00:00:00    点击:


脉诊,或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传统脉诊是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识别的。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中医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内经》记载了“三部九候”等脉法;《难经》弘扬“独取寸口”候脉诊病;东汉时张仲景确立了“平脉辨证”的原则;西晋时王叔和编著《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在阐明脉理的同时,联系伤寒、热病、杂病和妇儿疾病的脉症,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法等,确定了24种脉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宋朝崔嘉彦的《脉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将24脉分别隶属于其下,且增补革、牢两脉。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脉神章》对脉神、脉之常变、脉之从舍、顺逆等论述甚详;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集明代以前脉学精华,载27脉,编成歌诀,易于诵习;明朝李士材《诊家正眼》增定脉象28种。此外,李延罡《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等脉学专著,对于脉理辨析,临证经验互相印证颇为实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