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此时宜休息 有宜骨髓造血!

中医认脉

2015-10-02 00:00:00    点击:


脉象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而脉学正如《庄子》所谓“郢有天下”,现在所谓“生物全息”,更是有哲学基础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古人所谓“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是基本符合实际的。对古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应在掌握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反复体会。《红楼梦》载某中医诊脉,脉见左关脉弦,右关脉细,分析认为是肝气克伐脾胃之故,进而处方用药。那么临床中究竟是否如此?临床中,虽然不是所有肝气克伐脾胃的病人都见右关脉弦,但右关脉出现弦脉时,确实是肝气克伐脾胃之证。左尺脉沉多肾阴虚,右尺脉沉,命门火衰,右尺脉独大相火妄动,乃临床有得之言。

应该指出的是,右尺脉大与相火妄动之间有关联性,源于临床经验,必须反复实践,才能得出结论,但也不能绝对化。《诊宗三昧》曰:“人之六脉,犹廷之六部,天下刑赏与罚,莫不由此。”无论是三部九候脉法,还是寸口诊脉法,实际上都是有科学内涵的,都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我们一定要从精神、哲学和思想的层面去理解,把握其规律,不能轻易否认其客观性。

中医重视望、闻、问、切,西医强调视、触、叩、听。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察方法,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作为探求病因、辨别病位、揭示病机、指导治疗、预测疗效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医也重视脉,但主要是看脉搏的快慢,节律是否规整,听诊脉搏有无杂音等;中医脉诊则要通过对脉象细微的变化感知病人五脏六腑以及全身的状况。

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生要重视脉诊,学习脉诊,运用脉诊。有时候患者的脉象与身体异常变化并不同步,有可能滞后或者提前,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一步判断,指导辨证。曾接诊一位青少年患者,询问病情及诊脉后发觉其脉象有异常,就嘱咐其进行心肌酶检测,结果为阳性指标并收入院。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准确运用脉诊来服务于临床诊疗是十分重要的。


收藏
中医认脉